Welcome
新北市私立永松幼兒園標誌
QR Code
歡迎掃描 QR Code

分享至臉書! Share to Facebook!

分享到噗浪! Share to Plurk!

分享到推特! Share to Twitter!

分享到Google+! Share to Google+

分享到微博! Share to Weibo!

「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」 最真實的父母,就是最好的身教

發佈日期:2020-05-14

「身教」到底要教什麼?孩子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。「無條件的愛」並非要貶低父母推崇孩子,畢竟「愛父母」有其生存的必要性,並非單純的心理因素;只是孩子對我們完全的信任與依賴,是親子關係能順利建立的重要關鍵。

身教是無條件的模仿?

我在還是醜哥的年代時,最紅的男星非四大天王莫屬,其中又以劉德華為最。

當時國中班上,許多人抽屜都會有一面小鏡子跟梳子,只要可以,就會耍帥梳出華仔髮型,擺出華仔姿勢,大談《天若有情》《賭俠》《雷洛傳》。華仔就是神,只要讓女生認出華仔在我們身上的殘像剪影,天下就是我們的了。

現在回想,國中生對藝人的愛慕模仿,難道會輸給兩歲小孩對父母的痴心絕對?兩歲小孩大概覺得挖鼻孔的爸爸,姿態之放鬆,手指之靈活,表情之享受,非學不可!

是啊,無條件的愛直接影響的就是孩子「無條件模仿父母」,優點缺點統統學起來。孩子並不會因為我們跟他說「這個不好,不要學(回頭大叫:爸爸去房間挖)」,就腦袋洗掉重來。對他們而言,只要是父母做的,學就對了!但也因此理所當然,讓我困惑起來,擔心:

孩子一定會學到我的缺點;我要盡可能減少缺點,增加優點;但我以為的優點,孩子可能覺得是缺點(於是「教養」他);我的缺點有可能孩子會看成優點,但我不要他學(於是「教養」他);所以我最好不斷增加優點,減少缺點,教孩子相信這些優點真正好,引導他不可學我缺點。

有人也跟我一樣,從心底冒出這些厭世心聲嗎?

我當時雖贊成「身教就是一切解答」這普世教養原則,「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,你要先成為那樣的人」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」,但仍感到惶惶不安。好像隨著孩子漸長,我們就要搬遷到平行宇宙,那裡有一樣的公寓傢具和父母親,但父母親會表現出完美的模樣,若有一絲馬腳露出,也會趕緊用教養消毒,確保身教大業得以運行,孩童身心臻至完美。

但不行,我真的做不到(抱頭)。

把「身教」換成「有知覺的一起生活」

直到我恍然大悟,自己被「身教」這個詞綁住,以為我是一位每天只跟孩子見面幾小時,教導他「正確的事」「最佳答案」「理想情境」的權威人物。但我不是,大部分時間我就是一個會呼吸的正常人,一個會哭會笑,滿心挫折、愚蠢、白目、可恥的中年大叔,不必成為孔劉(孔太太們表示:誰准你提他的!),也能散發孩子想要靠近的爸爸味。

「呃……所以,身教就是跟孩子一起擺爛的意思?」

當然也不是。身教是和孩子一起學習成為「完整」的人,和家人有覺知的一起生活。

完整的人,就是有缺點、弱點的人;缺點、弱點是必要的存在,能改就改,改不掉、不想改也還是我們的一部分。這些改不掉、不想改的部分,通常也是伴侶間互相指責的痛點,如果繼續秉持傳統「身教」,我們可能為了孩子表面上息事寧人,孩子睡後再吵掀屋頂,日常生活則分別與孩子互動,以避事端,情感卻逐漸冷卻淡薄。這樣做,對孩子哪一點好?

「當然好!至少我們沒有在他面前吵,至少他不會學到那樣溝通!」

就我和父母工作的經驗,這些小時候少見父母吵架、但情感冷淡的孩子,長大後的確不會在他們的孩子面前跟伴侶吵架,但也學不會如何和伴侶真情溝通。

父母真的無法控制孩子學到我們什麼,更不用說預測他學到的,會在他自己的生命裡長成的模樣。父母若心心念念在於理想呈現,滿足到的是當下的平行宇宙,而非真實的親子情感交流。

可以的話,活得真實,接受缺點的存在,與之「有知覺的」共處。例如,有時父母會邊陪孩子寫作業,邊使用手機,或手機雖放下,但整個心神仍掛念公司或其他繁雜事情。當一心多用,大腦會處於高度的「問題解決模式」,而忽略孩子當下的狀態與感受。 

投入在生活裡,就是身教

一家人,需要能享受彼此的存在,包含那些不太讓人愉快的部分;但那些部分,是真實的、是可以被理解的。成天照表操課,必達理想標準,家人們便容易一隻手盡量端出好表現,另一隻手把不想被看到的自己深埋到孤單裡。

孩子,希望我們能一直欣賞對方,也嘲笑彼此改不掉的陋習。一起努力成為更完整的自己,不否定、不拒絕,而是相信與接納當下的我們,已經盡力。因為彼此,我們能生出改變與成長的勇氣。

那就是我能給你最好的身教了。

 

回上頁
回列表
回首頁
FACEBOOK 留言板